[vc_row][vc_column][vc_column_text]  小朋友做功課慢有甚麼原因? 資料來源:許龍傑醫生   無論對小朋友或家長而言,做功課都是最大的問題,不是平日做功課,就算是暑假作業,很多家長都覺得很頭痛。家長經常和小朋友鬥法,於是令大家的關係變差,其實做功課慢這回事究竟成因是甚麼呢?其實做功課慢是有三種主要原因。   第一,過度活躍。小朋友經常跑來跑去,在家裡爬上爬下,由洗手間跑到廚房又跑到房間,跑來跑去,永遠都不會停止,像個摩托一樣走來走去。那麼你想一想如果要他做功課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,你給他一張桌子及椅子,他永遠都坐不久。當他真的可以安定坐下來,他就會不停擺來擺去,身體不停擺動,就像屁股刺到一樣。   因為要開始做功課,一拿起筆便說要到洗手間,去完小便又說要大便,之後又說肚子餓要吃東西,永遠都有藉口要離開椅子。一坐下來直到可以安定做功課,往往需要1至2個小時,這個便稱為過度活躍。過度活躍的小朋友做功課一定慢,不過並不是做得慢,而是較慢才能安定下來。   年紀較大的例如中學生,又或是高小生,他們不一定會跑來跑去,但他們很多時候會抖腿,不停地抖,抖得整張桌子都在動。又例如轉筆,不停地轉、轉來轉去。你不要小看這些抖腿、轉筆及擺動身體的動作,其實這些都是過度活躍的症狀。   第二,專注力弱。專注力不足的小朋友或許可以坐定,但他看著你就像一朵雲 做白日夢,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,拿著鉛筆又看著功課,就只是看著,永遠都不能吸收第一條題目。於是他們或可以坐定,但會一直停留在第一條題目,永遠都是在做第一條,然後電話聲響會去看一下,門鐘響又會看一下,永遠都不能專心。   有一些家長向我們投訴,如果是過度活躍的小朋友,在首1個小時便要走來走去;專注力不足的小朋友在首個小時都在做夢,要到第2個小時才能繼續做下去,而且會做得很慢。 這類型的小朋友是可以坐定,吩咐他們坐下便會坐定,也會很專注,但是他們會怎麼樣呢?他們會坐著做功課,但做得滿頭大汗。不過做完以後,每一條題目都是錯的,每樣都記不下來又不懂,這就可能是讀寫問題,引致做功課慢。 剛剛說過三個原因,究竟是哪一種呢?當然有些小朋友三種都有,但如果家長能留意一下,不要只責罵小朋友。當他做得慢的時候,先留意小朋友是三種之中的哪一種。如果知道他屬於哪種原因,那時候我們要對症下藥便能事半功倍了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[/vc_column_text][/vc_column][/vc_row]
朋友過分沉迷手機遊 家長要如何處理? 資料來源:家庭動力婚姻及家庭治療師、催眠治療師黃思明      電話發出光芒與聲音,總會吸引小朋友玩過不停。有些小朋友無論甚麼時候,不論是吃飯、搭車和上學,都機不離手。家長可以如何解決這問題呢?   首先,大家要明白小朋友的反應是必然的,手機可以提供很多感官的刺激,也沒有gameover,可以重新開始,有成功感,也可以遠離父母、學校的壓力和挫敗感,根本就是無敵。從生理學來說,玩電子遊戲是會令大腦釋放大量的多巴胺,給前額葉皮層令人興奮、刺激,並漸漸會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,所以有很多成人都不能夠控制,何況小朋友呢?   小朋友也會不自覺被吸引,造成現在香港大部分父母的惡夢。我看見很多父母和小朋友,都陷入一個無窮的鬥爭和挫敗。如果不加以控制,不單止對小朋友的學習有影響,更嚴重是會影響他們的專注力、腦袋的發展、健康和眼睛的疾病。因此手機成癮也將會像酒和毒品一樣,被列為其中一種心理成癮病。     事實上我曾見過一個初中生,他沉迷打野戰遊戲「食雞」,他時時要在地上執起一些物資,但這些物資有時候會有陷阱會爆炸的。他入醫院的原因是甚麼? 是他不能用手拿著東西,他可以碰下碰下,他會很緊張。因為只要他用手指拿東西就會很害怕。所以你現在發現問題,便可以早些處理,避免出現以上情況。   家長比孩子有更加多經驗、智慧及資源,你不可能會輸的,你唯一的弱點就是你太愛他。你會心軟,要知道給很容易要收卻很難,所以家長應該要先和小朋友協商一個合理可行的方案,譬如一日可玩30分鐘,但要先完成家課。   至於控制小朋友,首先要選擇適合的戰埸,不要在公眾場所,最合適的就是在家中。即使收也要盡量避免身體接觸,好像搶、拔電線這些應該要盡量避免,因為會傷感情。家長要先用溫柔肯定的語調,警告他很多次。如果他還不肯交出,你便要提醒孩子他已經同意的後果,到最後他睡了你一定可以收到的。但就要堅持堅定執行後果,沒有商量的餘地,這些就是較為負面的策略。     更正面的是為小朋友提供,可以吸引他離開手機的機會,例如和小朋友一起進行戶外活動,提供一個家庭環境,給小朋友有得選擇、有成功感、有重新開始的機會,建立他的自信和能力。   最後很多父母因為其他小朋友有手機,如果自己的沒有,擔心小朋友有比較 甚至會引起自卑,有些擔心小朋友會比其他人學得慢,將來可能會影響他的發展。因此我知道現實是不可能不給小朋友接觸手機的,所以我提議愈小愈應該避免使用手機,盡量拖遲他們進入這個世界。   同時家長也要把握機會小心處理,不可以掉以輕心。只要父母夠創意,多些和小朋友有互動和陪伴,夠堅持便可以改變小朋友。
全面復課 小朋友哭不停 如何是好? 資料來源: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饒方莉 面對全面復課,家長可能都會遇到一些很頭痛的問題,例如小朋友上學時不斷哭,不想跟家長分開,又或甚孩子第二天早上睜開眼睛,就跟你說:「媽媽,我不想上學。」有些小朋友也會在晚上時會發惡夢。當遇到小朋友很害怕上學或不想跟家長分離這個情況,我們應該怎樣面對呢?   如果小朋友他真的不想上學,家長可以問問他:「你不想上學的原因是甚麼?」,了解一下他。他的原因可能是很怕跟爸爸媽媽分開、對陌生的環境感到害性又或很怕老師同學不知會是怎樣的。那應該怎麼辦呢?以下有數個方法。   第一,跟小朋友一起閱讀一些親子繪本,裡面有不同的上學情景,幫助小朋友預先留意上學其實是怎樣的?我們亦可以拿一些公仔幫助小朋友學習,他扮演那角色,在上學時他遇到不同的擔心情況,他會有些甚麼方法可以幫助自己平靜情緒。例如那個公仔就會跟自己說:「我現在幫自己呼吸一下先安靜下來」,又或者公仔會跟自己說:「我今晚很快就會看見爸爸媽媽」,讓自己平靜安穩一會兒。   第二,我們可以幫小朋友預先提早到學校環境適應下,了解學校是怎樣的。可能讓他認識他的班主任和老師,又或看看他的學校和課室環境是怎樣,讓他有心理準備。   第三,我們要避免責備小朋友,要跟他建立一個同理心。小朋友可能不斷哭或不願意上學的時候,不要跟他說:「你那麼醜怪」、「你不是寶寶來的了」或「你大個女、大個仔了」。這些說話令小朋友更加害怕,我們可以學習跟小朋友說:「是的,媽媽爸爸都知道你很害怕。因為你要跟爸爸媽媽學習分開,害怕都是正常的,又或者你不知道學校會發生甚麼事。不過爸爸媽媽答應你,因為到了今晚,我們一定會在家裡等你。你不如回來分享你在學校看到些甚麼、聽到些甚麼及學到些甚麼,我們很想聽多點。」 第四,我們可以給小朋友一個適應的時間。例如家長陪同小朋友一起上學,看看學校有否適應周。例如有半小時是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在課室裡,然後循序漸進,家長留在課室的時間是愈來愈少,可能是15分鐘又或跟小朋友說:「現在我出去到洗手間,一會兒會回來」,甚至家長完全離開課室,在外面觀察小朋友上課,亦都給小朋友有個安全的感覺。